<i id="tc2wk"></i>
<bdo id="tc2wk"><tt id="tc2wk"></tt></bdo>
<samp id="tc2wk"></samp>
  • <kbd id="tc2wk"><track id="tc2wk"><strong id="tc2wk"></strong></track></kbd>

    張學良老校長

    張學良老校長

    張學良,字漢卿,號毅庵,曾用名李毅,1901年6月4日出生于遼寧省臺安縣,張學良童年的生活環境是動蕩不安的,家庭經濟生活也不富裕,學生時代也未進過正式學校。6歲時其父張作霖特聘臺安縣舉人崔駿聲為其開蒙。13歲從師金梁學文。

    1915年隨父進入奉天(現沈陽),在家設專館,聘請教師學習國文和英文。十五六歲是張學良走出家庭步入社會的起點,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。面對日俄的野蠻侵略,張學良參加了愛國儲蓄、推銷國貨、救濟災民等反日愛國運動。同時,他接受了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《中國的希望》的演講教育,下決心從我做起,立誓救中國.這個階段由于參加網球俱樂部、基督教青年會活動,接觸了普賴德等歐美人士,受外國師友的影響更多,在西方發達國家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下,張學良從十五六歲步入社會起,從思想到行動開始向青年愛國者轉變。

    張學良從19歲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,開始了戎馬生涯。20歲任少將旅長,22歲任梯隊司令,24歲任軍長,26歲任軍團長。此間,張學良奉父命參加軍閥混戰和對抗北伐軍的戰爭,是違心的和不得已而為之。戰爭中,他看到無辜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,極為反感,開始反對戰爭。他提出了'息內爭,御外侮'的政治主張,力主和平統一祖國,和平建設祖國,以增強抵御帝國主義的實力,思想開始由封建軍閥向愛國將領轉變。

    1928年6月4日,日軍制造了'皇姑屯事件',張作霖遇難。28歲的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、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,主政東北。1928年8月,他親自兼任東北大學校長。捐獻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遺產用于興辦東北大學以及一部分中小學,推動了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。

    同年12月29日,張學良通電全國,毅然宣布東北易幟,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把東北從中國版圖上分裂出去的陰謀。1930年4月,爆發了蔣、閻、馮各派軍閥的中原大戰。9月18日,張學良發表了擁護'中央'、維護'統一'、倡導'和平'的巧電,進行武裝調停。避免了更大的內戰,維護了國家的和平和統一。10月9日,30歲的張學良在沈陽就任中華民國陸??杖姼笨偹玖?。

    此時,他提出'統一告成,建設開始'的號召,力主建設新東北,促成國家現代化,以消弭鄰邦的野心。他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與壓迫東北的夾縫與抗衡中,進行工業、農業、林業、商業、文化教育、鐵路交通、航空運輸等方面的建設,并且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可觀的成效,為東北地方民族工業奠定了基礎。

    1931年,日軍發動'九·一八'事變。張學良違心地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,代蔣受過,背上不抵抗將軍的罵名。1932年,張學良任北平軍事委員會代理委員長。1933年,被迫下野,出國'考察'。1934年1月8日張學良回國抵上海。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武昌行營主任。4月2日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。

    1935年12月,張學良赴南京開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。會后,只身去上海,會見李杜等抗日名將,探討新的出路。1936年2月,張學良、王以哲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農會談,達成了停戰、互相通商等口頭協議。4月9日,張學良與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周恩來副主席在膚施(今延安)會談。雙方達成了'停止一切內戰,全國軍隊不分紅白,一致抗日救國'的協議。10月22日,蔣介石親臨西安,嚴令張學良進剿紅軍。張學良當面表示反對,并提出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的要求,遭到了蔣介石的訓斥。12月12日,張學良、楊虎城發動了劃時代的'西安事變',扣留了蔣介石及其隨行的軍政要員,發表了八項抗日救國主張的通電。蔣介石被迫下了停止內戰,一致抗日等六項諾言。西安事變結束了內戰,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,實現了全民族抗戰。在紀念西安事變20周年大會上,周恩來總理稱張學良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。

    從1928年到1936年,不到10年間,張學良創造了東北易幟、武裝調停中原大戰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三件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彪炳千秋的業績。

    西安事變后,張學良遭到蔣介石的軟禁,失去人身自由長達54年之久。輾轉流遷,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館、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寺、安徽黃山居士林、江西萍鄉絳園、湘西沅陵鳳凰山、貴州修文陽明洞、重慶歌樂山松林坡、臺灣新竹井上溫泉、臺灣基隆、臺灣北投復興崗等地幽禁。其間,1964年與趙一荻正式結婚。以1990年6月1日張學良90大壽為標志,他恢復了全面自由。1995年定居美國夏威夷。2000年6月,陪伴他70年的趙一荻夫人離世。

    進入晚年時期的張學良,心系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,期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,他一直關心故鄉的情況,關心他當年苦心興辦的東北大學,親自為東北大學題寫校名,促成東北大學復校,并擔任東北大學名譽校長和校董會名譽主席。

    公元2001年10月15日,張學良先生與世長辭。張學良的一生是偉大愛國者的一生。他的愛國與犧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。'犧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',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、家庭、財產、權利、地位、榮譽等。為了中華民族的統一,他可以不做大軍統帥,可以不要優裕的生活,甚至不要家庭,不要自己的生命,也要發動西安事變,并且送蔣回南京而被軟禁54年無怨無悔。正像他在送給東北大學校友的詩中所說:不怕死,不愛錢,丈夫絕不受人憐,頂天立地男兒漢,磊落光明度余年。張學良的卓越功勛和愛國風范;彪炳青史,永遠為世人景仰。我們永遠懷念張學良老校長!

    (魏向前 楊建春 丁曉春)



  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A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无码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

    <i id="tc2wk"></i>
    <bdo id="tc2wk"><tt id="tc2wk"></tt></bdo>
    <samp id="tc2wk"></samp>
  • <kbd id="tc2wk"><track id="tc2wk"><strong id="tc2wk"></strong></track></kbd>